close
前幾天在電子報上看到在北部有個小朋友因為作弊被老師詢問同學"作弊行為的討論",
結果學生家長卻向學校抗議老師已經傷害到小朋友的自尊心,
看到這篇報導突然感覺台灣的教育出問題已經不是"近代"的事情了,

應該已經"年代久遠",甚至覺得台灣的教育還能夠期待嗎?當時對MSN朋友發了一則簡訊"以後作弊可以光明正大了...."附上連結,對於教育的無奈只能藉由此默默的抗議,或許事情就從此由我的記憶中消失,
趁著今天研究室沒有其他同學,我又實行了我的閱讀計畫^^,剛好去圖書館更換上課要用的書本,因為書名一樣上次借錯了,今天去更換,圖書館的工讀生跟我說"你有預約的書本已經到了,要不要拿?",我回答"等一下再拿",就去由一堆書中取出我要的課本,來到櫃檯登記書本與我的預約書,其實說真的我忘記預約過哪本書,常常看到好書就到圖書館預約,拿到手的是一本"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或許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甚至在生活中都已經在實行"棉花糖理論",因為跟這篇主題有點出入,我簡短的說一個例子,exp:假設我一天給你一元並且以倍數計算持續三十天,我一次給你一百萬,請問你會選擇哪種,用直覺去選擇不要用數學去選擇,如果你選擇一元恭喜你,如果你跟我一樣選擇一百萬那也不用氣餒,"改變就從現在開始"我從今天選擇一元就好了,如果你稍微算一下就知道"時間與貨幣的價值",後來我就想起之前看到小朋友作弊的網路電子報,若是回歸一切原點來思考,隨堂測驗老師考試監督,小朋友作弊(因為"愛的教育"不能體罰),老師也不能對這不公平的現象不處理,因為作弊是對其他沒作弊的同學造成"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最近很多人老是亂用這種句子,所以老師就請其他同學發表一下對作弊的事件看法,希望由其他同學的"看法"讓該名小朋友知道作弊是錯誤的,沒想到家長卻對學校說該小朋友自尊心受傷,好!! 重點來了,做錯事情該不該受罰,社會上犯罪事不是要付出代價,或者我用社會價值觀來看待小朋友有太過之嫌,但是社會就是現實的,當你犯罪被發現的時候就是需要接受逞罰,總不能說因為坐牢使我自尊心受創所以不應該坐牢,若家長要譴責老師是不是應該先想到誰先作弊,老師已經用最不傷害小朋友的方式告訴小朋友不該作弊,如果小朋友連最小殺傷力的逞罰都無法接受,那麼將來就業後會不會被老闆罵了隔天就因為自尊心受傷所以不上班,如果我是老闆我會說:"你可以有很長的時間恢復自尊心,明天不用來了"告訴這樣的員工,到這邊都是一個思考,學生不作弊就不會產生這樣的事件, 以前一個教授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雖然我一直認為很不妥,那個教授說:"如果你能承受搶劫銀行的後果,你也可以去搶銀行",但是我必須補上一句話如果不能承受這樣的風險請乖乖的生活吧.
由很多社會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近代台灣已經不再具有"共體時艱,共同患難"的精神,也就是失去了合群的精神意義,並且大家都急著吃掉眼前的棉花糖,因為你不吃別人會吃掉到時候不但吃不到,甚至連增加的機會都沒有,花五秒問自己這樣的理論合理嗎?其實非常不合理,就算別人吃掉眼前的棉花糖你的棉花糖還是在你自己的掌握中,當大家著眼於12年國教的時候有想過台灣已經連六年教育都失敗了,沒有了基礎就算來個百年教育又如何,當地基不穩又如何能夠建造百年大樓,經濟發展快速造成大家拼命吃掉眼前的棉花糖,等到吃光在挨餓的一天來臨,如何在這樣快速的潮流中"守住自己的棉花糖"或許是需要一些思考的,連責罵都無法承受的"溫室下一代"能夠為我們帶來光明的未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neo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